最近养猪业最跌宕起伏的新闻,莫过于傲农在一天之内的悲喜翻转。5月30日晚,傲农同时公布了两则公告,第一则是公司控股股东傲农投资、实控人吴有林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8710.58万股,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%。第二则是,公司控股股东、实控人吴有林拟合计向公司提供最高额不超过5亿元的财务资助。
这两则公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,5月31日一开盘,傲农生物(603363)股价就低开低走,直接跌停,截至收盘跌幅为10.03%。业界也是议论纷纷,股东大幅减持一向对公司是利空,但股东主动向公司借款则相对少见,人们普遍将这解读为,傲农的资金链已经面临极大压力,才让大股东不得不这么做。
正当人们准备关注傲农会不会步正邦后尘的时候,谁也没想到转折来的如此迅速。31日中午,傲农就火速发布了第三则公告,表示之所以减持,是为引进认可公司价值和看好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者、优化股权结构,目前大股东已与厦门某大型国企沟通好初步的协议转让意向,大股东拟向其协议转让不超过6%股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则公告可谓救火公告,效果可谓立竿见影。6月1日,傲农的股价立马直接“V”型反转,从前一天的跌停变成涨停。
在笔者看来,傲农的这出悲喜大戏,反映出了当下行业的一些显著特点。
第一,不管行业内还是资本市场,都对养猪巨头的盈利和负债状况充满担忧。根据农财数读此前的统计,上市猪企在一季度末的总体负债已经超4000亿元,一季度总体亏损超过69亿元。
因此,相关企业的一点异动,就有可能引发市场对它的股价的集体踩踏。而不少企业的大股东对企业股权的质押比例相当高,股价突然暴跌,甚至有可能带来强制平仓的连锁反应。
第二,国有资本成为了许多猪企眼中的救命稻草。不论国有资本进入后具体要做什么,只要表个态,对股价的效果那是真的立竿见影。这也不难理解近年,猪企引入国资的尝试越来越多。
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猪已经日渐成为一个重资本行业。再加上许多猪企此前在猪价上行期,习惯于高杠杆高周转的做法。然而这种高风险的操作方式,上行期赚的有多爽,在下行期亏的就有多惨。
而养猪是比较特殊的,既有资本深度介入,又和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,部分举步维艰的猪企,自然就是想到了向政府求救。
但养猪业其实不应该将这视为理所当然。盲目扩张、生产管理糟糕的企业迟早是要被行业淘汰的。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一直保着这些低效的产能。
不管是巨头还是散户,肆意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,审慎投入,理性运营,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决策负责。 □吴昊晖
上一篇 : 江西一幼儿园在小便池清洗餐具,官方:属实,责令该园停业整顿-环球聚焦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